昨晚,又一则可怕的#电瓶车进电梯,3秒爆燃多人#新闻刷遍全网。在四川成都市成华区丛树家园小区,一电梯内电瓶车突然冒烟起火,导致电梯内五人无一幸免全部受伤。其中最小的伤者是一名仅5个月大的婴儿,目前还没脱离生命危险,仍在重症监护室救治,而婴儿婆婆更是全身75%烧伤,曾一度被医生下病危通知。

电梯关门瞬间电瓶车起火,火焰瞬间吞噬整个电梯间,其火势之可怕、人员受伤之严重,引起了全国各个小区物业与业主们的警惕。

而此类事情,并非首次发生。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全国每年平均发生电瓶车火灾约2000起,数据显示,有80%的电瓶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而电瓶车火灾致人员伤亡的,90%是因将其置于门厅、楼道或过道内。

早在2017年,公安部便授权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和组织对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有权制止、组织清理和报告;2019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坚决整治电瓶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预防电瓶车火灾事故。相应地,全国各小区物业均会在小区内做多处提示与警告。

然而,法律法规有了,物业提示有了,为什么人们还总是存在侥幸心理,或抱怨小区充电桩不够,或自身防范意识不够,故而为之,酿成大错?

这两千多起的电瓶车火灾数据在不断警示着物业公司,若再不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此类悲剧将会一而再、再而三上演!

要如何做,才能杜绝电瓶车悲剧?小应为你整理了三招。

一、设置障碍物

在西安、黄山等多地,物业公司于电梯外设置铁架,更在电梯内两边放置上锁的铁架椅,以最低成本在阻止电瓶车上楼的同时,为业主们提供电梯座椅,方便老人上下。

然而,此类障碍物的设置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区的美观,且会减少电梯可乘坐人数,可能会在上下班高峰期造成一梯难求的拥堵状态,降低业主生活幸福指数。

二、让电梯摄像头当巡逻师

目前,很多完成智慧化改造的小区已经换装了搭载AI智能识别算法的电梯智能摄像头,只要有人将电瓶车推进电梯,便逃不过摄像头的法眼——电梯会自动发出语音警示,同时电梯门会保持打开状态,让电梯停在原地不动,直至尴尬的电瓶车主拖着电瓶车主动出去,电梯才能继续运行。

然而,这类摄像头的换装,仅适合又有钱又新的小区。对于旧小区来说,更换传统的老式摄像头不仅成本太大,在实施层面也存在很多难题。

三、接入一应魔盒,让传统摄像头秒变智能机器人

为了更全面满足所有小区的管理需求,一应魔盒硬件可满足各类新旧摄像头接入需求,结合部署实景的AR实景增强技术以及视频P2P技术,搭载贴合场景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电动车精准分析识别,实时预警电梯内电动车闯入事件,确保电动车无法上楼。

此外,一应魔盒还可一盒多用,实现小区的人员离岗、车辆占道、人员入侵检测等需求,全方位保障业主的生活安全,提升业主生活幸福指数。

除了通过技术手段防止电瓶车上楼之外,物业公司也需要在小区内建设更多充电桩与停车场,方便业主停车充电,从根本上解决电瓶车入梯问题,最终达到疏堵结合之效。